您的当前位置: 凯发k8国际 > 职业荣誉 正文

全国仅10人,江西这名教师获国家级荣誉-凯发k8国际

来源/作者: 江西日报浏览:次 发布时间:2021-09-09
{"errcode":40125,"errmsg":"invalid appsecret rid: 66c02599-4379c991-1a076865"}
在线投稿
导读:2021年“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名单发布全国仅10人上榜其中就有来自江西的东华理工大学教授周义朋攻关周义朋的故事,从新疆和铀矿说起。从新疆伊宁市驱车数小时,伊犁盆地乌孙山脚下,白杨林间,新疆中核天山铀业有限公司厂房、东华理工大学与新疆中核天山铀业有限公

2021年“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名单发布 国人荣誉奖库

全国仅10人上榜 国人荣誉奖库

其中就有来自江西的

凯发k8国际的荣誉证书奖状免费入库永久存档

东华理工大学教授周义朋

微信搜“国人荣誉奖库”公众号

全国仅10人,江西这名教师获国家级荣誉(图1) 国人荣誉奖库-凯发k8国际的荣誉证书免费入库在线查询

攻关

国人荣誉奖库www.cnhal.com

周义朋的故事,从新疆和铀矿说起。 微信搜“国人荣誉奖库”公众号

从新疆伊宁市驱车数小时,伊犁盆地乌孙山脚下,白杨林间,新疆中核天山铀业有限公司厂房、东华理工大学与新疆中核天山铀业有限公司生物地浸采铀产学研基地坐落于此。生产时间,厂矿里听不到机器轰鸣,更没有尾矿粉尘。铀矿的秘密都在地下。 凯发k8国际的荣誉证书奖状免费入库在线查询

那里管网密布。溶浸液在地下管网里汩汩流动,它们逐渐溶浸砂岩中的铀矿,经过多道工序,含铀元素的矿液被提炼出地面,最终变成核能发展的“粮食”——固体状的铀黄饼。

这种被称为地浸开采的技术,除了能实现资源高效开发,更是一种绿色采矿工艺。“它无须将矿石采出,无矿渣、尾矿,放射性物质就不会出来,对地下水也不构成影响。”说起自己在新疆的工作,周义朋语气中带着自豪。

在新疆从事铀矿开采技术攻关,周义朋一干就是16年。

2004年,30岁的周义朋怀着对核事业的浓厚兴趣,进入东华理工大学攻读环境工程硕士专业。两年后,东华理工大学首次承接国防科工局核能开发项目,选派师生到新疆吐鲁番工作实习,周义朋自告奋勇。从此,这个九江人与新疆结下了不解之缘,每年在新疆一待就是大半年。

全国仅10人,江西这名教师获国家级荣誉(图2)

▲周义朋清除钻孔周围积雪

不毛之地,是周义朋对吐鲁番当地矿床的第一印象。戈壁滩的艰苦,外人难以想象。用当地矿山职工的话说,“一个月我们上20天的班,20天后再多待一天都会疯掉”。

在戈壁滩开展试验,艰苦之外,还有危险。

一天夜里,周义朋在收工返回住地时,地下泵房内传来的吱吱声引起了他的注意。他从露出地面的半截窗户往里一看,只见注液管与泵头的连接处直往外喷水。周义朋赶紧冲进泵房,没想到一脚踏进了至膝的深水中。等关掉泵开关后他才发现,水面就快淹没电缆接头。如果再晚几分钟,后果不堪设想。

从2008年开始,因项目工作需要,周义朋从吐鲁番“转战”伊犁。虽说自然环境变成了荒漠草原,但条件依旧艰苦。在一次试验过程中,由于学生陆续返校,周义朋雇佣了两位村民替代学生的工作。不料其中一位村民无法忍受每天12个小时的工作,连半个月的工钱都没要,中途撂挑子走人。周义朋和另一位村民苦撑到学生回来,没有因为缺人耽误试验一刻。

选择边疆一线,周义朋的简历里多了这样一些成果:由他主持设计并在新疆中核天山铀业有限公司建成的微生物地浸采铀工艺系统,是我国首个、也是目前唯一一个实现工业化应用的微生物地浸采铀系统,为国家创造效益上千万元;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国防科工局核能开发项目子项2项、江西省科技计划项目3项,获江西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苦当然苦。但这些苦与一个个突破带来的成就感和认可相比,就不那么重要了。”周义朋说。

课堂

三年的硕士生导师,读博期间又随周义朋远赴新疆,说起周义朋,东华理工大学博士研究生袁新很快勾勒出与老师相处的暖心场景。

和周义朋去过新疆的学生都知道,老师做得一手好菜。这其中,袁新“功不可没”。2018年,第一次来到新疆的他还没来得及褪去对新环境的好奇,就发现身体有些不对劲儿。“走路有些痛,脚有点肿。”头一回有这种症状的袁新并没太在意,咬着牙默默坚持着。

“我发现他走路姿势怪怪的,有点瘸。”周义朋很快瞧出了端倪。仔细一问,不好,十有**是痛风。试验所在的厂区医疗条件简陋,周义朋立马让袁新放下手头工作,回家休养一段时间。

在家恢复健康后,不愿当“逃兵”的袁新很快回到了伊犁。看见学生归队,周义朋自然高兴,但没过多久,他担心的事儿还是发生了:袁新痛风的症状再次出现。“我们之前都是在厂区食堂用餐,从食材到烹饪和江西很不一样,毕竟在野外,选择很少。”生活经验丰富的周义朋判断,饮食不习惯很可能是主要病因。

他决定,今后自己买菜下厨做给大家吃。

土豆、红烧鱼、萝卜炖牛肉……打那时起,学生们突然发现老师的厨艺原来这么好。“每天除了早餐,硬菜基本我来做,简单的炒菜后面学生也能做。”在周义朋的精心调理下,袁新痛风的症状再也没有出现。“我最喜欢吃的是萝卜炖牛肉里的萝卜,哈哈。”说起周老师做的菜,袁新笑着说。

全国仅10人,江西这名教师获国家级荣誉(图3)

▲周义朋和学生在新疆过年

对学生生活上的关爱并不能替代学习工作上的高要求。有一回,袁新把调好的参数组合交给周义朋检查,结果很快被打回来了。让他没料到的是,之后尽管每次自己觉得数据可以了,但依旧次次被打回来,前前后后不下十次,最终足足调了一个多月才通过。“周老师很有耐心,每次都鼓励我再调高一点、再高一点。”在袁新看来,周老师对待科研的严谨,给自己着实上了一课。

学生跟着周义朋来到新疆做项目,周义朋也始终不忘一名老师的职责。在新疆的日子,他总是让学生跟着自己,吃住和学习工作都在一起。没有三尺讲台,周义朋就将“课堂”搬到戈壁荒漠,在蓝天白云下现场教学。

“当时我们不少人对细砂岩和中砂岩还不能区分,矿床上打钻时他就会召集我们过去,把钻出的石块拿到我们跟前,教我们区分。”学生赵凯回忆,此后每次钻出岩石,周义朋都会把学生叫去区分,新来了学弟他又不厌其烦地再讲。“所以我们对这类概念掌握得很快,印象也特别深,这种效果在课堂上看ppt是达不到的。”

传承

从30岁的小伙儿到年近半百,周义朋将人生中最美好的年华献给了国家的核事业。说起这份对事业的坚守和对学生的责任感,不得不提周义朋所工作大学的学科特色和一脉相承的师风。

“我们从太行走来,扎根在红土地上,伴随着核工业前进的步伐,在艰辛中奋斗成长……”东华理工大学校歌勾勒出了学校的不凡出身。从1956年创办太谷地质学校,到60年代“追逐”铀矿迁至抚州,再到如今的东华理工大学,作为中国核工业第一所高校,东华理工大学具有鲜明的地学和核科学特色。

采访周义朋时,东华理工大学退休教授史维浚是提起最多的人。如果要问周义朋为什么能在戈壁荒漠中坚持科研教学那么久,史维浚与周义朋这对师徒的故事可以给出**。

全国仅10人,江西这名教师获国家级荣誉(图4)

▲吐鲁番风沙中的铁皮寝车

2006年下半年,尚在读硕的周义朋第二次到吐鲁番,带队老师正是69岁的史维浚。“食宿都在一辆铁皮寝车里,史老师和我们同吃同住40多天,就睡上下铺的床,每天比我们学生还起得早。”周义朋回忆,有一回风沙连刮三天三夜,物资进不来,史维浚就带着大家啃馒头。

史维浚不仅生活上不计较,业务上的严谨也深深影响着周义朋。

有一次周义朋在伊犁野外测水位,却发现5个点位中,有一个点位的数据和其他点位不同。把不准的周义朋拨通了史维浚的电话,人在江西的史维浚听完便问:“你测了几遍?”“一遍。”“一遍怎么能确定?用不同方法多测几遍。”最终,周义朋几遍测下来,数据和第一遍显示一致,得到了史维浚的认同。

时间转眼到了2007年。即将硕士毕业的周义朋一天来到导师孙占学的办公室,打算请假离校找工作,恰巧史维浚也在。“你还想走啊,就留在学校吧。”得知学生来意后,史维浚脱口而出。在导师和史维浚的支持和帮助下,周义朋最终留校任教。不久后,在史维浚的介绍下,周义朋又师承中国地质大学沈照理教授攻读博士学位。

6年后,当一家企业向周义朋抛出“橄榄枝”,开出高于学校的待遇时,周义朋毅然选择留下,理由很简单:“我感念学校以及老师对我多年的培养。”

这份的感念结出了硕果:16年来,周义朋带领上百名东华理工大学学生到新疆实习,数十名毕业后进入中国核工业集团工作,十余名进入博士阶段深造。

“我并非天生能吃苦,也不是一毕业就会带学生,我只是在努力向学校老一辈教授看齐,希望自己也能通过言传身教,不仅把知识,而且把核工业精神传递给我的学生。”周义朋说。

全国仅10人,江西这名教师获国家级荣誉(图5)

您的荣誉与国人共享!

扫码支持
国人荣誉奖库感谢您的支持!

点击图标扫码赞赏支持一下!

声明:本文凯发k8国际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感谢原作者的辛苦创作。若转载涉及凯发k8国际的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第一时间与我们联系删除。

网友评论:

栏目分类
www.cnhal.com 国人荣誉奖库凯发k8国际的版权所有
国人荣誉奖库网站及查询系统外观设计已申请凯发k8国际的版权保护
严禁镜像或仿制,违者必追究其法律责任!
email:info@cnhal.com

top
网站地图